
近年來,“新市民”和年輕群體的金融需求逐漸發(fā)展,呈現(xiàn)出多樣化和個性化的趨勢。在購買和使用金融產品及服務過程中,我們該如何增強金融風險防范意識,樹立科學理性的金融消費理念?這份風險提示錦囊請收好,助您金融消費不“踩坑”~
錦囊1:個人信息不外泄 防范意識不松懈
1、在日常生活中要增強個人信息安全意識,不隨意點擊短信、郵件中的不明鏈接,切勿隨意向他人透露卡號、賬戶密碼、短信驗證碼等個人金融信息。
2、切勿將自己的身份證件、銀行卡等轉借他人使用。
3、切勿委托不熟悉的人或中介代辦個人金融業(yè)務,謹防個人信息被盜。
4、若發(fā)現(xiàn)個人信息被盜用或者泄露時,要及時向公安機關或金融監(jiān)管部門反映情況。
錦囊2:理性消費不亂貸 過度負債不可取
1、有借款、理財、保險等金融需求的,應通過具備相應業(yè)務資質的正規(guī)金融機構獲取金融服務。
2、使用信用卡、小額貸款等消費信貸服務,要充分了解分期業(yè)務手續(xù)費、貸款產品年化利率、實際費用等綜合借貸成本,在不超出個人和家庭負擔能力的基礎上,合理發(fā)揮消費信貸產品的消費支持作用。
3、不要不計后果盲目借貸,更不要“以貸養(yǎng)貸”“多頭借貸”,否則可能使個人甚至整個家庭陷入債務困境。
錦囊3:保險條款要看清 明白選擇更安心
1、加強對保險知識的學習,了解不同類型的保險產品及其特點,以便更好地選擇適合自己的保險產品。
2、保險不是萬能的,保險產品所提供的保障范圍均以合同條款中的保險責任為準,要仔細閱讀保險合同,清楚保險產品的保障范圍、免責條款等內容,對于不理解之處,應主動咨詢,確保金融消費者知情權得到充分保障。
3、最大誠信原則為保險基本原則之一,投保時應如實履行告知義務,不要存有僥幸心理,避免日后發(fā)生理賠糾紛。
錦囊4:代理維權陷阱多 合法渠道來維權
1、切勿輕信“代理維權”“高額退保”“掛賬停息”“征信修復”等虛假宣傳廣告,更不要參與編造理由、偽造證據(jù)、提供不實信息等保險欺詐行為,避免合法權益受到侵害。
2、在購買金融機構產品或享受服務過程中若發(fā)生糾紛,可以選擇向金融機構或金融監(jiān)管部門投訴,或者向行業(yè)調解組織申請調解,如確有需要,還可按照合同約定提請仲裁機構仲裁或訴訟至人民法院。